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2021年度海南省林木良种名录

2025/9/4 10:52:00      点击:

通过审定品种

1.琼东2号’油茶

树种:油茶

学名Camellia oleiferaQiongdong No.2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S-SC-CO-001-2021

通过类别:审定

申请人:海口东山金茂苗木有限公司

选育人:姚小华、冯纪福、陈有师


品种特性

树势开张,叶面较紧凑,叶片似小羊耳形,长边带齿,果呈梨形,表皮糙皮,皮赤灰色,果重 98.23 克,籽重 40.01克,每个果有有 8-10 粒籽,黑色,鲜出籽率 40.73%,含油率 56.18%


主要用途

高级食用油、药用油。


栽培技术要点

挖垦后按 40cm×40cm×40cm规格开穴。一般种植密度以 3m×4m 4m×4m 为宜。适宜栽培的时间春、秋季等多雨的造林季节。选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一致的3-4个以上优良无性系混种。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1年生油茶嫁接苗苗高≥40cm,地径≥0.40cm, 炼苗时间在 30 天以上即可出團。栽培后定期浇水,此后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。施椰糠鸡粪生物有机肥 10kg-15kg 作为底肥,春、秋季施两次复合肥。
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2.琼东8号’油茶

树种:油茶

学名Camellia oleiferaQiongdong No.8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S-SC-CO-002-2021

通过类别:审定

申请人:海口东山金茂苗木有限公司

选育人:冯纪福、陈有师、姚小华


品种特性

树冠伞型展开,叶片厚而绿,有些长尖形,有些中肚形,叶边缘有些明星唇齿,果圆型,果皮青色或转褐色。果重 101.59 克,皮重 63.61 克,籽粒 8-12 粒,籽重 37.59 克,籽颜色为灰黑色,出籽率 37%


主要用途

高级食用油、药用油。


栽培技术要点

挖垦后按 40cm×40cm×40cm规格开穴。一般种植密度以 3m×4m 4m×4m 为宜。适宜栽培的时间春、秋季等多雨的造林季节。选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一致的3-4个以上优良无性系混种。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1年生油茶嫁接苗苗高≥40cm,地径≥0.40cm, 炼苗时间在 30 天以上即可出團。栽培后定期浇水,此后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。施椰糠鸡粪生物有机肥 10kg-15kg 作为底肥,春、秋季施两次复合肥。
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 3.琼东9号’油茶

树种:油茶

学名Camellia oleiferaQiongdong No.9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S-SC-CO-003-2021

通过类别:审定

申请人:海口东山金茂苗木有限公司

选育人:陈有师、姚小华、冯纪福


品种特性

树势旺盛,树冠开张,分枝力强,产量高,抗病性强。果实灰色,脐型,单果重 100.43 克,籽重 47.06 克,出籽率 46.85%,籽 8-12 粒,籽粒呈黑色,含油率 52.16%


主要用途

高级食用油、药用油。


栽培技术要点

挖垦后按 40cm×40cm×40cm规格开穴。一般种植密度以 3m×4m 4m×4m 为宜。适宜栽培的时间春、秋季等多雨的造林季节。选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一致的3-4个以上优良无性系混种。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1年生油茶嫁接苗苗高≥40cm,地径≥0.40cm, 炼苗时间在 30 天以上即可出團。栽培后定期浇水,此后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。施椰糠鸡粪生物有机肥 10kg-15kg 作为底肥,春、秋季施两次复合肥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

通过认定品种

4.三江湾’秋茄

树种:秋茄

学名:Kandelia candelSanjiangwan

类别:优良家系

良种编号:R-SF-KC-004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海南三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、海南大学

选育人:黄文明、赖杭桂、蔡仁飞、林江、文滨、林蕊、庞真真、周扬

品种特性

种群中秋茄株高平均5.6 m,平均冠幅3.48 m,平均树茎围 6.6 cm,平均枝下高78 cm,平均一级侧枝数28个,平均一级侧枝粗3.8 cm,平均叶长9.23 cm、平均叶宽4.69 cm,叶片革质,平均种长18.2 cm,平均种宽1.4 cm。主要物候期为:全年均有花果期,其中花期在48月,果期在8月至次年5月间。


主要用途

防风消浪、促淤保滩、固岸护堤、净化海水和空气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在幼苗生长时期,要根据潮汐的变化和海水盐度给幼苗浇水,退潮时应用海水对苗木进行浇水。平时早晚各浇一次淡水为宜。注意及时清理苗圃内潮水冲来的污染物及危害生物。播种6-8个月后,当苗木长高到40-50 cm时,可以起苗出圃。根部保留部分泥团,细致包扎,苗顶向上并装在箩筐里才可以运输。将苗木运输到造林地,对退潮后的裸露的滩涂地进行边定标边种植,最好沿海岸线进行行状定位,海水涨退潮方向为株行距,挖穴规格为20 cm ×25 cm,栽植深度约20 cm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沿海滩涂

5.演丰林市’红海兰

树种:红海兰

学名:Rhizophora stylosaYanfeng linshi

类别:优良家系

良种编号:R-SF-RS-005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海南大学、海南三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

选育人:赖杭桂、黄文明、庞真真、周扬、蔡仁飞、林江、文滨、林蕊

品种特性

选育的种群来源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林市村红海兰种群,位于北纬19°54-19°55′,东经110°33-110°34′,该种群中红海兰株高平均3.41 m,平均冠幅3.43 m,平均树茎围7 cm,平均枝下高2.39 m,平均支柱根直径2.42 cm,平均一级侧枝数16个,平均一级侧枝粗3.42 cm,平均叶长14.81 cm、平均叶宽5.37 cm,叶片革质,平均种长24.64 cm,平均种宽0.92 cm

主要用途

防风消浪、促淤保滩、固岸护堤、净化海水和空气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海滩苗圃最好选择稀疏的天然林内或天然林附近的海滩中。在幼苗生长时期,要根据潮汐的变化和海水盐度给幼苗浇水,退潮时应用海水对苗木进行浇水。平时早晚各浇一次淡水为宜。注意及时清理苗圃内潮水冲来的污染物及危害生物。播种6-8个月后,当苗木长高到40-50 cm时,可以起苗出圃。根部保留部分泥团,细致包扎,苗顶向上并装在箩筐里才可以运输。将苗木运输到造林地,对退潮后的裸露的滩涂地进行边定标边种植,最好沿海岸线进行行状定位,海水涨退潮方向为株行距,挖穴规格为20 cm × 25 cm,栽植深度约20 cm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沿海滩涂


6.‘海林1号’秋茄

树种:秋茄

学名:Kandelia candelhailin 1

类别:优良家系

良种编号:R-SF-KC-006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(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)

选育人:钟才荣、陈毅青、方赞山、田蜜、吕晓波、程成

品种特性

树皮光滑无皮孔,灰褐色;主杆基部树皮常脱落;小枝有隆起的节,其上托叶痕明显。基部有板状根。单叶对生,革质,长椭圆形或倒卵形,中脉在叶背明显隆起,叶长6-11cm,叶宽3-6cm,普遍比普通种源秋茄大且长。花白色,具短梗,二歧聚伞花序。胎生,成熟时胚轴呈绿色和红褐色。品种特性包括①长势旺盛,生长速度快,树高年生长量可达40~50cm,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,易于快速成林,迅速扩繁;②具有生态幅度较宽,耐水淹,且较强的抗寒能力,试验成活率达85%以上,可在我省生态修复项目中的多种立地条件种植;③具有防风消浪、促淤造陆,保持水土等优良的生态防护功能;


主要用途

具有防风消浪、促淤造陆等生态防护功能。主要用于海岸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造林密度为0.5 m×1.0 m-1.0 m×1.0 m。若造林地海水盐度超过25‰,造林之前应先炼苗。苗木运抵造林区域后,选择较平坦的滩涂区域进行炼苗,25-30天后方可种植。栽植时必须做到苗正、舒根。种植穴位置无低洼积水,有利苗木后期根系恢复生长。若在沙泥质沉积物上种植,应增设1.2-1.5m长的细径竹杆,插在幼苗旁边并用细绳将苗木上部系于竹杆上,有利苗木固定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沿海滩涂


7.海林1号’红海兰

树种:红海兰

学名:Rhizophora stylosahailin 1

类别:优良家系

良种编号:R-SF-RS-007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(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)

选育人:陈毅青、钟才荣、方赞山、田蜜、吕晓波、程成

品种特性

树皮灰褐色、光滑,多支柱根从树干或分枝伸出扎入泥滩。单叶对生,革质,全缘,宽椭圆形,叶背有褐色斑点,脱叶痕明显,‘海林1号’红海榄的叶片比普通种源红海榄的叶片短且圆,‘海林1号’红海榄叶长可达11.5cm,叶宽达5.8cm,叶片长宽比为2:1,普通种源红海榄叶片长宽比为2.3:1,特异性较为显著。聚伞花序生于叶腋,花瓣白色或淡黄色,密生绒毛。胚轴长19~27cm,呈纺锤形,下端粗,胚轴表面有皮孔分布。品种特性包括①生长速度快,树高年生长量可达30cm以上,结实率高,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,易于快速成林,迅速扩繁;②具有生态幅度较宽,在低、中、高潮位均可成活,耐水淹,且较强的抗寒能力,试验成活率达90%以上,可在我省生态修复项目中的多种立地条件种植;③具有防风消浪、促淤造陆,保持水土等优良的生态防护功能。

主要用途

具有防风消浪、促淤造陆、净化水质等功能,具有较高生态价值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造林地选择地势开阔,海水能涨及的中、高潮带。通常每个月海水对造林地的浸淹次数在15次以上为宜。海水盐度以15-20‰为宜。盐度过高不利于苗木生长,盐度过低苗木抗逆性差,造林成活率低。造林密度为0.5 m×1.0 m-1.0 m×1.0 m。若造林地海水盐度超过25‰,造林之前应先炼苗。苗木运抵造林区域后,选择较平坦的滩涂区域进行炼苗,25-30天后方可种植。若在沙泥质沉积物上种植,应增设1.2-1.5m长的细径竹杆,插在幼苗旁边并用细绳将苗木上部系于竹杆上,有利苗木固定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沿海滩涂


8.‘海林1号’降香黄檀

树种:降香黄檀

学名:Dalbergia odoriferahailin 1

类别:优良家系

良种编号:R-SF-DO-008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(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)、海南润森鑫祥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选育人:林玲、黄川腾、陈飞飞、董晓娜、张孟文、农寿千、郑伟、彭泽生

品种特性

母树林造林时间为2001年,至今树龄20年,株距4m,目前共保存57株,现从用材的方向选育选出优树21株(母树林)。母树林优树的平均胸径(1.5m高处的树干直径)20.8cm(平均年生长1.0cm),树高10.3m(平均年生长0.5cm),平均冠幅5.6m,全部为树干通直的植株。树皮块状浅纵裂,灰白色,托叶早落,羽状复叶复叶长10-22厘米;叶柄长1.2-3厘米;小叶4-7对,近革质,卵形或椭圆形,小叶柄长3-5毫米,长3-8厘米,宽1.5-3.5厘米。圆锥花序腋生;花冠白色或黄白色;荚果舌状长圆形,长4-7厘米,宽1.2-1.8厘米,果瓣革质,厚3-5毫米,有种子1-2粒。花期3月底-5月,果期成熟期10月底-12月。


主要用途

用材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挖穴按2.5m×3.0m的株行距,每亩90株,植穴规格长30cm×宽30cm×深30cm。挖穴后晾晒7-10天,下基肥(羊粪或牛粪),每穴2kg。栽植时间选在7-9月,最好选择有连续几天的阴雨天,会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。除草松土后追肥,每次每株追复合肥250g,距离树桩30-50cm周围,开浅沟,将肥料均匀撒在沟里,覆上土。修枝。定期或不定期剪除降香黄檀下部的老枝或过多的枝条,或清除降香黄檀的萌芽条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9.‘嘉陵106’桑树

树种:桑树

学名:Morus albaJialing106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R-SC-MA-009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西南大学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 

选育人:赵爱春、王树昌、武华周、范伟、刘长英、朱宝中、耿涛、卢芙萍、陈李叶

 

品种特性

三倍体‘嘉陵106’(3n=42)树形紧凑,枝条直立粗长(3.14 m),树势生长旺盛,发条力强;幼叶无花青苷显色,顶端叶斜上着生,叶片心形扭曲,叶序紊乱,叶色绿,光泽较强,叶肉厚(177μm),叶片平伸,叶面光滑,叶尖短尾状,叶缘乳头齿,叶基深心形,成熟叶片长25.68 cm,叶幅 20.72 cm;叶柄下垂着生;叶序紊乱叶序,枝条皮色黄褐色,皮孔椭圆形,密度中,突出;节间密,节距2.12 cm;冬芽饱满卵圆形,芽尖芽腹离生,侧生副芽,芽鳞赤褐色;叶痕三角形。植株开雌花,短花柱,桑葚果型大,结果多,果肉肥厚,果平均长径4.92 cm,横径1.95 cm,平均单果重4.90 g,成熟桑葚紫黑色,海南成熟期为405 - 15日,为晚熟品种。

主要用途

高产果叶兼用人工多倍体新桑品种,既高产桑叶养蚕,又高产桑椹。而且该品种节距小,萌芽多,适合开发桑叶菜和桑叶茶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选择生长良好,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植株,枝条粗在0.5 cm以上的嫁接苗。株行距200 cm ×150 cm200 cm×株距100 cm。整平土地,先全园翻耕、整畦,并在定植点上壅入5kg以上腐熟有机肥,与表土拌匀后作底肥,然后作畦挖穴备栽。在11-12月,对嫁接成活的枝条留长30-35cm(留下枝条以后为一级枝干),剪下的枝条可以作为接穗繁殖,留长的枝条即可在第二年春季挂果。第二年4月上旬采果后,对一级枝干选留3-4个新稍生长作为二级枝干和来年产果的基础。第三年后,每年采果后,疏去过密的细枝、弱枝,选留健壮枝。树形以养成中低干树形为宜,主干高度33- 40 cm,一级枝干3枝,长度30 cm,二级枝干6-9枝长度20 cm,树冠枝条5000 -6000/亩。树形养成后,每亩5000 - 6000根有效条,冬季修枝整形时,一行保条短尖轻修剪,留下2500 - 3000根长枝条为来年的产果枝,一行重剪或冬伐,来年养条。第二年5月桑椹和桑叶收获后的产果枝及时夏伐。重剪或冬伐后萌发的枝条继续生长,冬季保条短尖轻修剪,留下2500 -3000根长枝条为第3年的产果枝。另一行进行重剪或冬伐。这样循环往复,每年每亩保证有2500 -3000根枝条产果,既能保证每年的产果量,又可避免果树上的大小年现象。每年追肥2-3次。12-次年1月施一次有机肥,施牛粪800 - 1000 kg / 667 m2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
10.‘热科5号’白木香

树种:白木香

学名:Aquilaria sinensisReke5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R-SC-AS-010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、海南大观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、海南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 

选育人:李薇、王昊、曾军、戴好富、梅文莉、王宇光、蔡彩虹、王雅丽、黎雲、刘宝元、王云帅、魏二强

品种特性

植株长势快,树皮灰绿色,一年生枝条多纵向裂纹,幼枝红褐色,新生枝条呈淡绿色被柔毛。叶色翠绿色,叶片大,成熟叶近椭圆形,薄革质,叶尖渐尖;叶缘整齐,淡黄绿。幼叶淡绿色,前端较大呈倒卵圆形。木质部白色。果实绿色,略倒卵圆形。打洞结香1年后,热科5号白木香所结沉香乙醚浸出物含量平均达18.80%


主要用途

可作为高效经济林、生态林树种,也可作为高档沉香原料用于精油、文玩、香料等健康、文化等产品开发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种植前,对种植地块进行清理整地。以2×2m或者2×3m的标准挖大小与深度均为40-50cm的种植穴。穴底提前15天以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-5kg和少量复合肥,施入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(石灰粉、辛硫磷、阿维菌素等)然后盖土至植穴一半处位置等待种植。幼苗成活后每年追肥2-3次,分别在春季、夏季等主要生长季节结合补水进行追肥。追肥以农家肥、复合肥为主,幼苗期可每年穴施或者沟施有机肥2-3kg,复合肥100g左右。进入成龄树或者准备进入结香期时提前加大施肥量。白木香树主要以主干结香,必须及时剪除下部侧枝、病枝、弱枝及过密枝,培育良好干材。但要注意,白木香幼林第一年不要过早及过分地修剪,以增加幼林期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,促进幼林植株和根系的生长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11.‘热科6号’白木香

树种:白木香

学名:Aquilaria sinensisReke6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R-SC-AS-011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、海南东峒沉香开发有限公司、海南石山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 

选育人:曾军、董文化、蔡彩虹、戴好富、梅文莉、王宇光、李薇、王雅丽、林壮、陈应良 

品种特性

植株长势快,树皮灰白色,多白色菌斑。幼枝红褐色,新生枝条呈淡绿色被柔毛。叶色深绿色,成熟叶近梭形,革质,叶尖锐尖,钝;叶缘整齐,无褶皱,淡黄绿。木质部淡黄绿色。果实绿色,近圆球形。具幼树结香特性,3年左右的幼树或者幼枝可实现结香。植株受到打洞或者修剪等诱导1年后可形成深褐色沉香,油脂含量丰富,具光泽。区域试验结果表明,打洞结香1年后,热科6号白木香所结沉香乙醚浸出物含量平均达21.23%


主要用途

可作为高效经济林、生态林树种,也可作为高档沉香原料用于精油、文玩、香料等健康、文化产品开发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种植前,对种植地块进行清理整地。以2×2m或者2×3m的标准挖大小与深度均为40-50cm的种植穴。穴底提前15天以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-5kg和少量复合肥,施入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(石灰粉、辛硫磷、阿维菌素等)然后盖土至植穴一半处位置等待种植。幼苗成活后每年追肥2-3次,分别在春季、夏季等主要生长季节结合补水进行追肥。追肥以农家肥、复合肥为主,幼苗期可每年穴施或者沟施有机肥2-3kg,复合肥100g左右。进入成龄树或者准备进入结香期时提前加大施肥量。白木香树主要以主干结香,必须及时剪除下部侧枝、病枝、弱枝及过密枝,培育良好干材。但要注意,白木香幼林第一年不要过早及过分地修剪,以增加幼林期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,促进幼林植株和根系的生长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

12.‘棋香41号’白木香

树种:白木香

学名:Aquilaria sinensisQixiang 41

类别:优良无性系

良种编号:R-SC-AS-012-2021

通过类别:认定5年(202213日—202713日)

申请人: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、海南文笔生香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 

选育人:魏建和、刘培卫、杨云、刘洋洋、谢维宣、康勇、覃武业、冯剑、侯文成、陈旭玉、张玉秀、吕菲菲、杨祖光、吴培欢、伍灵知、陈荣富、陈召山 

品种特性

株型为单主干型,叶片椭圆形,先端渐尖,叶缘有不对称微波浪。果实为蒴果卵球形,前端钝,有长喙。侧枝较多,嫩枝褐色偏红、老枝青灰,具皱纹。沉香气味清香,略有甜蜜感,味苦少麻,微辣。上炉有明显奇楠韵味,甜凉味足,带乳香,在鼻腔留香时间长。棋香41号所产沉香的乙醇浸出物平均为42.92%,是普通白木香产沉香(20.13%)的2.13倍,达到《中国药典》标准的4.29倍;该品种所产沉香乙醚提取率平均为23.50%,是普通白木香产沉香(4.0%)的5.9倍;该品种产沉香中总色酮含量为32.76%,显著高于普通白木香产沉香(14.87%)。


主要用途

所产沉香目前主要用于精油等日化产品,大健康产品如线香、香材、以及奢侈品等。进一步完善药学数据后,推动作为中药材使用。

栽培技术要点

挖穴应在定植前12月进行。植穴规格为50 cm×50 cm×40 cm,挖穴的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,让植穴充分暴晒。挖好植穴后,在开始栽植前先回填表土回穴一半,同时配合投放基底肥。将有机肥57.5 kg,过磷酸钙50100 g或生物菌肥50100 g等基肥与穴土混均后,埋入表土待植。时间以3-4月为宜,选择健壮的嫁接苗,采用的株行距2 m×1.5 m。移栽后注意遮荫和保持土壤含水量。种植1年内以施水肥为主,用1:10人畜粪水或0.2%复合肥水溶液淋施。种植第2-5年内,每季度每株穴施复合肥100-150 g。白木香是以主干结香的树种,通过修剪消除病枝和底部细小的侧枝,促进主干的生长,提高结香的总产量。

适宜种植范围

海南岛全岛